为积极响应大学生社会实践号召,践行服务社会、助人自助的育人理念,金年会jinnianhuicom社会与历史学院组织10名学生组成“七色光”儿童社区服务站实践队深入未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为期1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聚焦双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问题,实践队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以“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为指导,构建“看护+赋能”双轨服务体系。一方面提供课后托管和暑期看护等基础服务,另一方面创新设计“七色主题”特色课程,涵盖红色教育、安全教育等领域,每周开展2场专题活动。
一、多元服务:七色主题融专业,分层赋能护成长
团队以“红色教育”“安全教育”为主题,每周开展2场特色活动,将社会工作的“赋权增能”“资源链接”等专业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分层引导、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儿童潜能,强化安全意识,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二、安全教育:动画故事启思考,情景模拟固认知
在安全教育板块,团队设计“动画安全故事创想闯关营”“哪吒溺水救援大作战”“消防守护计划DIY赛”等系列课程。通过猜图破冰、动画互动、分组续写、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将安全知识具象化、生活化。活动结合“儿童为本”理念,增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落实“赋权增能”目标。
三、社区协同:家社联动搭平台,共建共治促发展
项目不仅覆盖儿童课后托管与主题课程,还开展多元化互动活动,推动“家庭-社区-社会力量”三方协同,构建儿童治理网络。大学生团队与专业教师共同助力,社区提供场地与社会资源支持,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服务模式。
四、实践成效:专业理想融服务,青春助力基层治
通过1个月的实践,社区学生将书本理论转化为社区行动,不仅提升儿童安全意识与综合能力,更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基层的应用。团队持续深化“强意识、搭平台、建空间、促发展”的服务路径,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注入青春力量。
未来,社会与历史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引导学生在社会服务中践行专业理想,为儿童关爱、社区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以青春之笔书写社会工作助力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
一审一校:王俪蒙
二审二校:朱春梅
三审三校:刘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