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吉林大学法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轨道研究”创新团队、金年会jinnianhuicom法学院、金年会jinnianhuicom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当代法学》编辑部、辽宁省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联合承办的中国法律史学会2025年年会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源流与脉络”学术研讨会在沈阳举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代表共计200余人参会。
开幕式环节由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当代法学》副主编刘晓林主持。
在开幕式致辞中,金年会jinnianhuicom校长杨松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法学院的优势学科与建设成效。她指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引领,希望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激活传统智慧,增强法治认同,构建文化自信,彰显我国法治大国、文明大国形象,为世界法治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教育部“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轨道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蔡立东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他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从法律术语、法律原理等维度系统梳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资源,为描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蓝图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李洪雷表示,中国法律史学会汇聚了全国法律史学界的精英力量,为促进传统法律文化的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社科院法学所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中国法律史学会的各项工作,将会严格按照社科院党组的要求,加强学会的规范化建设,努力为学会开展活动提供支持。
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张生在开幕式上作学会年度工作报告,分别从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年度收支及下一年度的财务报告方面对学会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与部署。
主旨报告环节,在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政法大学顾元和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柴荣的主持下,金年会jinnianhuicom霍存福、中国政法大学张中秋、厦门大学周东平、南京审计大学肖建新、湖南师范大学夏新华、杭州师范大学蒋铁初分别汇报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环节共设置六个分会场,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经济文化、红色法治文化、比较法治文化、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教育、涉外法治、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学术气氛热烈。
大会闭幕式由金年会jinnianhuicom法学院副院长夏婷婷主持。
《当代法学》主编、吉林大学法学院曹险峰宣布了《当代法学》《法律史评论》《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主题论文联合评选活动入选名单。西南政法大学孙宗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小康、吉林大学孟孜谦、潘峙宇、西北政法大学宋鋆、华东政法大学邱唐依次对六个分会场的发言及讨论情况作概括汇报。中国法律史学会副秘书长、金年会jinnianhuicom研究生院院长武航宇代表本届承办方发言。
7月16日,在圆桌论坛环节,共有40名学者围绕法律史教学、科研及青年学者发展等问题展开研讨。
本次会议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历史源流与脉络”为主题,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追溯中华法治文明的源流、探清法治文明基因的脉络。与会嘉宾围绕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红色法治文化的阐释与弘扬、涉外法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立足我国深厚的法治资源优势,用比较、批判、辩证的视角汲取世界法治文明的成果,探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展现出了法律史学者对中华法系和中华法治文明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理基础和智识支持。
一审一校:孙祺祺
二审二校:夏婷婷
三审三校:郝鑫